一、 CDP的概念
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现称Climate Disclosure Project) 是全球领先的环境信息披露平台,致力于推动企业、城市、国家和地区公开其环境影响数据,以应对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和森林保护等全球性环境挑战。CDP通过标准化的问卷和评估体系,收集并分析环境数据,为投资者、政府、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全球向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转型。
二、 CDP评级的核心价值
提升透明度,满足ESG需求
CDP评级帮助企业公开环境数据,满足投资者对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的强烈需求,增强企业透明度,降低融资成本,吸引更多绿色投资。
增强供应链竞争力
苹果、沃尔玛等国际巨头将CDP披露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求,评级结果直接影响企业的合作机会和市场准入,成为供应链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优化风险管理
CDP评级帮助企业识别气候转型风险(如政策变化、碳税)和物理风险(如极端天气事件),从而制定更具韧性的战略,降低运营风险。
提升品牌价值与市场信任
高评级企业(如A级)可入选CDP全球领导力名单,获得国际认可,增强品牌声誉和市场信任度,赢得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青睐。
三、CDP评级关键时间节点
3月31日
CDP门户网站开放,企业可登录获取邀请码并完成注册。
注意事项:首次披露企业需提前申请邓白氏编码(DUNS),以确保注册流程顺利进行。
5月19日
回复窗口正式开启,企业需提交碳排放数据、环境管理信息及其他相关问卷内容。
建议:提前准备数据,确保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临近截止日期时出现技术或内容问题。
9月15日
评分截止日期,企业需在此日期前完成所有信息提交。
重要提示:逾期提交将直接影响评级结果,建议预留充足时间进行最终审核和调整。
特别提醒
首次披露企业:务必提前申请邓白氏编码(DUNS),以避免因注册延误影响后续流程。
时间管理:建议企业制定详细的时间表,确保每个环节按时完成,争取最佳评级结果。
四、CDP评级最新变化与要求
1、数据准确性升级
核算标准:强制要求依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核算排放数据,确保数据规范性和可比性。
排放范围细化:
Scope 1(直接排放)和 Scope 2(间接能源排放)需精确到具体来源;
Scope 3(供应链排放)需覆盖上下游全链条,体现全生命周期影响。
技术验证:新增区块链技术验证数据溯源功能,虚假披露将面临降级或除名风险。
2、信息披露维度扩展
新增议题:增加塑料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权重,要求披露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新增内容:包括碳减排目标路径、能源管理方案、供应链碳热点分析等,强化企业环境管理的全面性。
3、持续改进要求
数据对比:需对比历年数据,分析减排成效(如2024年中兴通讯范围1&2排放降低13.4%)。
改进计划:制定明确的改进计划,展示企业在环境绩效上的持续提升。
4、气候风险管理强化
财务影响量化:强制要求说明气候风险对财务的量化影响(如碳关税、供应链中断成本)。
应对策略:制定并披露具体的气候风险应对策略,提升企业韧性。
5.对标国际标准
全球合规:CDP问卷与欧盟《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ESRS)全面融合,一次披露可满足多区域合规要求。
中小企业支持:引入SME(中小企业)专属评级规则,简化问卷但需突出技术创新案例,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
五、CDP评级全流程实操指南
1. 准备阶段(3-4月)
组建团队:成立跨部门团队(环境、法务、高管层等),明确职责分工。
数据收集:制定数据收集清单,开展碳盘查,确保Scope 1-3排放数据准确。
第三方验证:聘请第三方机构验证排放数据,提升数据可信度。
注册账户:4月注册CDP账户,获取问卷并熟悉填报要求。
2. 填报阶段(5-8月)
线上填报:使用CDP线上回复系统(ORS)填写问卷,重点披露减排路径、技术创新案例等。
附证明文件:提供相关支持文件,如ISO 14064认证、供应商减排协议、绿电采购合同等。
3. 完善阶段(9月15日前)
对标优化:参考CDP官网公开的A级企业案例,优化管理叙事逻辑。
AI工具辅助:使用AI工具预判评分短板,针对性补充材料(如碳捕捉技术投入证明)。
4. 评估阶段(9-11月)
第三方评分:由第三方机构(如ADEC Innovations)进行评分,企业可付费修改以提升评级。
5. 结果发布(12月)
评级公布:CDP公布企业评级结果,A级企业将进入全球领导力名单,获得国际认可。
六、避坑指南:企业常犯的3大错误
a. 数据堆砌无战略关联
问题:仅罗列碳排放数值,未说明减排目标与业务增长的关系。
解法:使用情景分析工具(如TCFD框架)量化气候变化对营收的影响,展示减排与业务发展的协同性。
b. 忽视供应链协同
问题:仅披露自身排放,未要求供应商同步参与(超70%扣分项)。
解法:举办供应商培训会,签署减排承诺书,并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推动供应链整体减排。
c. 缺乏第三方鉴证
问题:未经审计的数据易被质疑,导致降级风险。
解法:选择第三方机构核验数据,提升数据可信度。
七、评级特别注意事项
目标衔接:短期(1-3年)与长期目标(如2040年净零)需逻辑一致,避免脱节。
行业适配:高环境影响行业(如制造业、ICT)需填写行业特定问卷,确保披露内容与行业特性匹配。
评分规则:简版问卷无法获得A级;注意问题关联性(如Scope 3排放与供应链管理需连贯)。
解释清晰:若问题不适用,需详细说明理由(如无森林相关业务),避免因未回答而扣分。
八、A级与B级企业共性特征与行业分布
1. A级企业案例与特征(领导力等级)
案例:倍耐力(轮胎制造)、中兴通讯(ICT)、隆基绿能(光伏,水安全A-)。
共性特征:
a. 科学碳目标:均通过SBTi 1.5℃目标认证,设定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
b. 全价值链管理:覆盖Scope 1-3排放,如中兴通讯指导100家供应商完成碳盘查。
c. 技术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如5G、AI)优化能效,推动绿色转型。
d. 透明治理:董事会监督气候议题,将气候风险与财务风险挂钩,确保战略一致性。
2. B级企业特征(管理等级)
案例:嘉元科技(材料科技,首次参评获B级)。
共性特征:
a. 基础管理完善:建立碳核算体系,完成Scope 1-2核算,但Scope 3数据不完整,减排路径待细化。
b. 局部创新:制定减排目标与方案,但未与供应链协同执行,如绿色工厂建设(中兴河源工厂)、节水工艺(隆基年节水552万吨)。
c. 供应链初探:开始要求供应商参与碳管理,但未实现全覆盖,供应链协同性有待提升。
3. 行业分布
A级行业:汽车(如特斯拉)、化工(如巴斯夫)、科技(如苹果)、ICT(如中兴)、制造业(如倍耐力)、新能源(如隆基)。
B级行业:材料科技(嘉元科技)、传统制造(钢铁、纺织)、食品饮料、零售业。
九、企业实操建议
对标行业标杆:
参考同行业A级企业披露框架,如中兴通讯的“数字林荫路”战略,学习其系统化披露与创新实践。
强化供应链管理:
2025年CDP要求供应链碳排放热点分析,可借鉴中兴“双碳治理SMART模型”,推动供应链整体减排。
利用政策红利:
CDP与欧盟《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ESRS)对标后,企业可同步满足欧盟市场准入要求,提升国际竞争力。
技术工具辅助:
引入碳管理软件(如SAP碳管理模块),提升数据采集效率,确保数据准确性与透明度。
十、行动建议
2025年CDP评级已进入“硬核竞技”阶段,企业需将碳管理融入战略核心,通过以下行动实现突破:
系统化披露:确保数据全面、准确,覆盖全价值链排放。
持续改进:制定短期与长期减排目标,定期评估成效并优化策略。
技术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提升能效,推动绿色转型。
供应链协同:与供应商共建碳管理体系,实现全链条减排。
通过以上举措,企业不仅能提升CDP评级,更能在全球低碳转型中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商业价值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