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质量问题的存在必然性,并把追求质量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爱好或者享受,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质量问题,正如一个个体人,从小到大身体没有过不舒服一样是不可能的。没毛病的身体是神;没质量问题的企业不是企业是神业。
不少企业在质量问题的管理上一直停留在最基础的阶段,并不是你的质量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是你应该做的质量管理工作没有做彻底而已!看看下面这10个管理的步骤你做到了第几步?
一步质量管理:喊口号
管理特征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检验技术;
主要针对客户的抱怨制定有限的预防措施;
不了解使生产过程稳定的措施方法
质量业绩水平
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均很高;
过程能力指数Cpk没有测定。
二步质量管理:听反馈
管理特征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检验技术;
主要针对客户的抱怨制定有限的预防措施;
不了解使生产过程稳定的措施方法。
质量业绩水平
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均很高;
过程能力指数Cpk没有测定。
三步质量管理:靠检查
管理特征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检验技术;
主要针对客户的抱怨制定有限的预防措施;
不了解使生产过程稳定的措施方法
质量业绩水平
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均很高;
过程能力指数Cpk没有测定。
四步质量管理:抓基础
管理特征
主要通过检验保证产品质量;
有独立的品质保证部门,常由品质保证部门独立负责产品质量;
开始重视并开展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质量教育、质量分析、计量管理和标准化等;
仅对生产部门进行了废品率和检查返修率指标分解和考核。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质量业绩水平
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开始降低;
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五步质量管理:管现场
管理特征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质量业绩水平
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开始降低;
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六步质量管理:盯关键
管理特征
通过质量信息统计和工艺过程分析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和过程;
通过设立“质量控制点”,加强对关键工序和过程的控制;
积极开展QC活动,并按照PDCA循环进行质量改进;
有独立的品质保证部门,由品质保证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负责产品质量。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诸如鱼刺图、帕拉图等QC手段在生产现场被推广使用;
统计过程控制(SPC)、实验设计开始在关键工序和过程中使用;
能多方面分析生产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
质量业绩水平
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废品率、返修率开始降低;
关键工序和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七步质量管理:重预防
管理特征
管理层认识到“设计”对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注重开发阶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设计质量;
不仅生产和采购部门,设计开发部门也制定了高标准的质量目标;
将质量职责授权到所有职能领域,质量保证部门转化为质量顾问的角色;
各个职能部门参与开发过程,使质量问题在源头得以解决。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质量业绩水平
产品的不良率、废品率和返修率明显降低;
关键工序和过程能力指数Cpk≈1.33。
八步质量管理:按标准
管理特征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质量业绩水平
九步质量管理:求完美
管理特征
各部门都制定了极其严格质量目标,为追求“零缺陷”而努力;
高层管理者极其重视质量,质量问题不可或缺地被列入高层管理者的议事日程;
70~80%的员工(包括最高管理者),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质量改进活动成为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营造了一种有助于质量提高的企业文化氛围,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并愿为之努力。
质量改进扩展到所有部门,并形成了跨职能的团队协作。
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
质量业绩水平
在企业管理的道路上,因为经营环境的不同,企业资源的多变性,使企业管理一定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质量问题不断”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