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卓咨询
颐卓咨询总公司
关注微信
公司总机:
020-38864322
业务咨询:
136 2222 1264
广州
广州
佛山
深圳
成都
东莞
首页
关于颐卓
军工信安资质
ISO认证
培训中心
九脑汇学院
客户案例
新闻中心
加入颐卓
联系我们
集团简介
颐卓文化
资质荣誉
发展历程
颐卓印象
董事长致辞
【颐卓咨询集团】020-38860656专业提供ISO认证咨询、管理咨询、培训辅导服务,集团经过超15年发展及管理沉甸,聚集100余名各行业专业精英咨询团队。颐卓咨询本着"专业诚信,一心为客户提升管理水平"的服务理念,发展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咨询机构之一!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资料文库
快讯 | 华芯振邦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项目启动
喜讯 | 祝贺卡沃罗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ISO 45001职业健康管理认证
喜讯 | 祝贺派真生物顺利通过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快讯 | 伊戈尔(002922)旗下三家全资子公司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项目启动
广州安费诺携手颐卓咨询开展VDA19.1&VDA19.2清洁度管理培训
快讯 | 广州三叶电机携手颐卓咨询启动TISAX可信信息安全评估工作
ITSS体系建立原则
实施ITSS的步骤和方法
ITSS的目标定位及价值
ITSS实施过程管控(PDCA)
CCRC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周期及监督审核(年审)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资质证书所需条件
国内IT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软件行业规模将超9万亿
区块链怎样影响着汽车行业?
智能交通行业新业态:车联网“激活”传统汽车制造业
2018年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企业要开展碳排查,摸清“碳家底”——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将这样实现,这本白皮书安排得明明白白!
信安AI智能服务解决方案
ESG可持续性发展解决方案
军工四证/涉密资质解决方案
食品药品行业解决方案
汽车制造工业解决方案
常规认证项目解决方案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ISO/IEC20000IT服务管理体系
CMMI软件能力等级认证
CCRC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
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认证
CS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
I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ISO27017云服务信息管理体系
ISO/IEC27018个人可识别信息管理标准
ESG可持续发展优化解决方案
ESG可持续发展-报告验证
ESG可持续发展-可选认证评估
ESG可持续发展报告评价管理咨询
ESG报告编制、设计、传播
ESG可持续发展报告、治理及评级咨询服务
EcoVadis 评级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
ISO22000/HACCP食品安全管理
有机食品认证
FSSC22000食品安全体系
清真食品认证
BRC食品技术标准
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Global GAP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
ISO22716/GMPC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
ISO15189医疗实验室认可
IATF16949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
AIAG五大核心工具
ISO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体系
VDA系列标准培训
ASPICE汽车软件能力评估模型
新产品研发管理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T31950-2015诚信管理体系
GB/T27922-2011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
ISO28001:2007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GB/T29490-201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线上课程
运用模块化思维解读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运用模块化思维解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培训
运用模块化思维解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
失效模式 与影响分析 AIAG-VDA 新版FMEA培训
从企业运营角度解读IATF16949标准条文培训
ASPICE汽车软件过程改进及能力评估模型解读培训
微演说·风范私房口才培训
汽车产业链
IT信息产业
常规体系
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DFMEA/ PFMEA)
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
SPC统计过程控制
MSA测量系统分析
VDA6.3过程审核
VDA6.5产品审核
ASPICE汽车软件过程改进及能力评估模型
ISO26262:2018道路车辆功能安全管理体系
TISAX信息安全评估标准
ASIL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
GM BIQS培训
CQI-17锡焊系统评估
CQI-14汽车保修管理理解与应用培训
CQI-8分层审核理解与应用培训
CQI-29钎焊系统评估
CQI-15焊接系统评估
ISO27001:2022信息安全管理体转版培训
ISO20000:2018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标准培训
CIASW信息安全保障人员证书
ISO22301:2019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标准培训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培训+内审员培训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培训+内审员培训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内审员培训
ISO9001/ISO14001/ISO45001(QES)三体系内审员培训
知名客户
行业客户
团队风采
中国南航-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广钢金业集团
广州科技开发总公司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服务业
IT信息业
物业、房地产
医疗、生物、制药
汽车供应链
2017年度总结会议暨新年晚会
2019年公司部分团队展示
2019年公司部分团队展示(2)
2018年公司部分团队展示
颐卓集团2016年年终总结会议
ISO9001
ISO20000
ISO27001
ISO45001
ISO13485
ISO14001
ISO22301
ISO22000
ISO26262
ISO28001
ISO50001
ISO14064
ISO17025
ISO10012
ISO27017
ISO27018
招聘职位
有目标、沉住气、踏实干。拒绝喧嚷、拒绝浮躁、拒绝摆秀、拒绝浮名、拒绝速成,慢慢地蓄深养厚,最终把事业搞辉煌,把自己搞平淡。
联系方式
真诚沟通,互动双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军工信安资质
→
>
能源碳中和及专项解决方案
>
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
等级保护标准简介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来源:
网络
日期:
2023-08-31
浏览次数:
【概要描述】为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组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条
公安机关负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国家保密工作部门负责等级保护工作中有关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国家密码管理部门负责等级保护工作中有关密码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管辖范围的事项,由有关职能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及地方信息化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负责等级保护工作的部门间协调。
第四条
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及相关标准规范,督促、检查、指导本行业、本部门或者本地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第五条
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及其相关标准规范,履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章 等级划分与保护
第六条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坚持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当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
第七条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
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第八条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依据本办法和相关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进行保护,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一级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保护。
第二级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指导。
第三级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级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业务专门需求进行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强制监督、检查。
第五级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据国家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业务特殊安全需求进行保护。国家指定专门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专门监督、检查。
第三章 等级保护的实施与管理
第九条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具体实施等级保护工作。
第十条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据本办法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有主管部门的,应当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可以由主管部门统一确定安全保护等级。
对拟确定为第四级以上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应当请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
第十一条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满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需求的信息技术产品,开展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或者改建工作。
第十二条
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技术标准,参照《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2-2006)、《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3-2006)、《信息安全技术 服务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技术要求》(GA/T671-2006)等技术标准同步建设符合该等级要求的信息安全设施。
第十三条
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参照《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20282-2006)、《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管理规范,制定并落实符合本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运营、使用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应当选择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测评机构,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等技术标准,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开展等级测评。第三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等级测评,第四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等级测评,第五级信息系统应当依据特殊安全需求进行等级测评。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状况、安全保护制度及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第三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自查,第四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自查,第五级信息系统应当依据特殊安全需求进行自查。
经测评或者自查,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未达到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方案进行整改。
第十五条
已运营(运行)或新建的第二级以上信息系统,应当在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30日内,由其运营、使用单位到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隶属于中央的在京单位,其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并由主管部门统一定级的信息系统,由主管部门向公安部办理备案手续。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在各地运行、应用的分支系统,应当向当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六条
办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备案手续时,应当填写《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第三级以上信息系统应当同时提供以下材料:
(一)系统拓扑结构及说明;
(二)系统安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三)系统安全保护设施设计实施方案或者改建实施方案;
(四)系统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清单及其认证、销售许可证明;
(五)测评后符合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技术检测评估报告;
(六)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专家评审意见;
(七)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意见。
第十七条
信息系统备案后,公安机关应当对信息系统的备案情况进行审核,对符合等级保护要求的,应当在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颁发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发现不符合本办法及有关标准的,应当在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通知备案单位予以纠正;发现定级不准的,应当在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通知备案单位重新审核确定。
运营、使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重新确定信息系统等级后,应当按照本办法向公安机关重新备案。
第十八条
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对第三级、第四级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第三级信息系统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对第四级信息系统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对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的检查,应当会同其主管部门进行。
对第五级信息系统,应当由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进行检查。
公安机关、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检查:
(一)信息系统安全需求是否发生变化,原定保护等级是否准确;
(二)运营、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运营、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对信息系统安全状况的检查情况;
(四)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是否符合要求;
(五)信息安全产品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六)信息系统安全整改情况;
(七)备案材料与运营、使用单位、信息系统的符合情况;
(八)其他应当进行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十九条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接受公安机关、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如实向公安机关、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提供下列有关信息安全保护的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
(一)信息系统备案事项变更情况;
(二)安全组织、人员的变动情况;
(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变更情况;
(四)信息系统运行状况记录;
(五)运营、使用单位及主管部门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状况的检查记录;
(六)对信息系统开展等级测评的技术测评报告;
(七)信息安全产品使用的变更情况;
(八)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结果报告;
(九)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整改结果报告。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检查发现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状况不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应当向运营、使用单位发出整改通知。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整改通知要求,按照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应当将整改报告向公安机关备案。必要时,公安机关可以对整改情况组织检查。
第二十一条
第三级以上信息系统应当选择使用符合以下条件的信息安全产品:
(一)产品研制、生产单位是由中国公民、法人投资或者国家投资或者控股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产品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三)产品研制、生产单位及其主要业务、技术人员无犯罪记录;
(四)产品研制、生产单位声明没有故意留有或者设置漏洞、后门、木马等程序和功能;
(五)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不构成危害;
(六)对已列入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目录的,应当取得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
第二十二条
第三级以上信息系统应当选择符合下列条件的等级保护测评机构进行测评: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成立(港澳台地区除外);
(二)由中国公民投资、中国法人投资或者国家投资的企事业单位(港澳台地区除外);
(三)从事相关检测评估工作两年以上,无违法记录;
(四)工作人员仅限于中国公民;
(五)法人及主要业务、技术人员无犯罪记录;
(六)使用的技术装备、设施应当符合本办法对信息安全产品的要求;
(七)具有完备的保密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和培训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
(八)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不构成威胁。
第二十三条
从事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的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提供安全、客观、公正的检测评估服务,保证测评的质量和效果;
(二)保守在测评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防范测评风险;
(三)对测评人员进行安全保密教育,与其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规定应当履行的安全保密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并负责检查落实。
第四章 涉密信息系统的分级保护管理
第二十四条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按照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有关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结合系统实际情况进行保护。
非涉密信息系统不得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等。
第二十五条
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所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由低到高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个等级。
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应当在信息规范定密的基础上,依据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和国家保密标准BMB17-2006《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确定系统等级。对于包含多个安全域的涉密信息系统,各安全域可以分别确定保护等级。
保密工作部门和机构应当监督指导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准确、合理地进行系统定级。
第二十六条
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应当将涉密信息系统定级和建设使用情况,及时上报业务主管部门的保密工作机构和负责系统审批的保密工作部门备案,并接受保密部门的监督、检查、指导。
第二十七条
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应当选择具有涉密集成资质的单位承担或者参与涉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应当依据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按照秘密、机密、绝密三级的不同要求,结合系统实际进行方案设计,实施分级保护,其保护水平总体上不低于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的水平。
第二十八条
涉密信息系统使用的信息安全保密产品原则上应当选用国产品,并应当通过国家保密局授权的检测机构依据有关国家保密标准进行的检测,通过检测的产品由国家保密局审核发布目录。
第二十九条
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在系统工程实施结束后,应当向保密工作部门提出申请,由国家保密局授权的系统测评机构依据国家保密标准BMB22-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测评指南》,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密测评。
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在系统投入使用前,应当按照《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审批管理规定》,向设区的市级以上保密工作部门申请进行系统审批,涉密信息系统通过审批后方可投入使用。已投入使用的涉密信息系统,其建设使用单位在按照分级保护要求完成系统整改后,应当向保密工作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在申请系统审批或者备案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系统设计、实施方案及审查论证意见;
(二)系统承建单位资质证明材料;
(三)系统建设和工程监理情况报告;
(四)系统安全保密检测评估报告;
(五)系统安全保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情况;
(六)其他有关材料。
第三十一条
涉密信息系统发生涉密等级、连接范围、环境设施、主要应用、安全保密管理责任单位变更时,其建设使用单位应当及时向负责审批的保密工作部门报告。保密工作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对其重新进行测评和审批。
第三十二条
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应当依据国家保密标准BMB20-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加强涉密信息系统运行中的保密管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消除泄密隐患和漏洞。
第三十三条
国家和地方各级保密工作部门依法对各地区、各部门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指导、监督和检查分级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指导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规范信息定密,合理确定系统保护等级;
(三)参与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方案论证,指导建设使用单位做好保密设施的同步规划设计;
(四)依法对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五)严格进行系统测评和审批工作,监督检查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分级保护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
(六)加强涉密信息系统运行中的保密监督检查。对秘密级、机密级信息系统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保密检查或者系统测评,对绝密级信息系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保密检查或者系统测评;
(七)了解掌握各级各类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和泄密事件。
第五章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密码管理
第三十四条
国家密码管理部门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密码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被保护对象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重要程度,被保护对象的安全防护要求和涉密程度,被保护对象被破坏后的危害程度以及密码使用部门的性质等,确定密码的等级保护准则。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采用密码进行等级保护的,应当遵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密码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技术要求》等密码管理规定和相关标准。
第三十五条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中密码的配备、使用和管理等,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密码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六条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充分运用密码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保护。采用密码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保护的,应报经国家密码管理局审批,密码的设计、实施、使用、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等,应当按照国家密码管理有关规定和相关标准执行;采用密码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保护的,须遵守《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和密码分类分级保护有关规定与相关标准,其密码的配备使用情况应当向国家密码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七条
运用密码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系统等级保护建设和整改的,必须采用经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批准使用或者准于销售的密码产品进行安全保护,不得采用国外引进或者擅自研制的密码产品;未经批准不得采用含有加密功能的进口信息技术产品。
第三十八条
信息系统中的密码及密码设备的测评工作由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测评机构承担,其他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密码进行评测和监控。
第三十九条
各级密码管理部门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中密码配备、使用和管理的情况进行检查和测评,对重要涉密信息系统的密码配备、使用和管理情况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和测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者违反密码管理相关规定或者未达到密码相关标准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密码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第三级以上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和国家密码工作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建议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一)未按本办法规定备案、审批的;
(二)未按本办法规定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措施的;
(三)未按本办法规定开展系统安全状况检查的;
(四)未按本办法规定开展系统安全技术测评的;
(五)接到整改通知后,拒不整改的;
(六)未按本办法规定选择使用信息安全产品和测评机构的;
(七)未按本办法规定如实提供有关文件和证明材料的;
(八)违反保密管理规定的;
(九)违反密码管理规定的;
(十)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违反前款规定,造成严重损害的,由相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四十一条
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已运行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80日内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新建信息系统在设计、规划阶段确定安全保护等级。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包含本数(级)。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公通字[2006]7号)同时废止
上一篇:无
下一篇:
等级保护概念
推荐新闻
东方氢能IATF16949&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推进
梦网集团ISO22301业务连续性&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全面启动
通号粤港澳全面实施ISO20000、ISO9001、ISO14001、ISO45001四项一体化项目
ISO20000认证前期调研工作包含什么?
ISO27001申请体系文件的制定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关于颐卓
集团简介
颐卓文化
资质荣誉
发展历程
颐卓印象
董事长致辞
信安AI智能服务解决方案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ISO/IEC20000IT服务管理体系
CMMI软件能力等级认证
CCRC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
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认证
CS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
I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ISO27017云服务信息管理体系
ESG可持续性发展解决方案
ESG可持续发展优化解决方案
ESG可持续发展-报告验证
ESG可持续发展-可选认证评估
ESG可持续发展报告评价管理咨询
ESG报告编制、设计、传播
ESG可持续发展报告、治理及评级咨询服务
EcoVadis 评级
军工四证/涉密资质解决方案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
食品药品行业解决方案
ISO22000/HACCP食品安全管理
有机食品认证
FSSC22000食品安全体系
清真食品认证
BRC食品技术标准
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Global GAP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
ISO22716/GMPC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
公司地址:广州海珠琶洲数字科技产业园A15-2栋
热线电话:020-38864322
体系认证:13622221264
课程培训:020-38864322
友情链接:
中誉认证
国家认监委
版权所有:www.chinakec.com广州市颐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兴南大道421号南村壹号大厦608室
粤ICP备2024213251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5094号
X
1
QQ设置
管理培训咨询
体系咨询
认证咨询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020-38860656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