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已确立了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然而,一些金融机构或企业为降低融资成本,利用“绿色债券”外衣包装“漂绿”一般债券,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制约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对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的监管,是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健康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保障。
随着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发行主体的逐步壮大,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不断增加,尽早建立并完善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机制,加强对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的监管将成为保证绿色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
国外绿色债券认证的主要做法
1.由行业协会明确第三方认证机构准入和筛选标准,确保认证机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国外主要由行业协会明确绿色债券认证准入门槛,其自身不参与具体的认证工作。如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设定了详细的第三方机构资格准入标准[17-19](表5),要求认证机构具有稳健的财务和绿色债券认证的专业能力与经验,同时强调认证机构与发行主体不能存在利益关联。气候债券标准委员会秘书处有权对认证机构全面开展尽职调查。目前经CBI认可的认证机构已有19家。
表 CBI第三方认证机构准入标准
准入标准
|
具体要求
|
一般资格标准
|
①该机构为法律实体;
②该机构能够提供表明其财务状况稳定的证据;
③该机构有适当的保险,特别是职业责任保险;
④该机构认证团队中至少有1名为金融专业组织的会员,且该会员具备熟悉并运用气候债券标准的专业能力。
|
具体到一个特定的债券相关的资格标准
|
①在认证团队中至少有1人具有从事某一绿色债券项目认证的技术能力或经验;
②认证团队成员不能为发行债券的实体审查业主或子公司成员;
③认证机构的收益只能从债券发行的其他费用中支付,绝不能获取债券发行过程中的其他任何收益;
④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必须向气候债券标准委员会报告。
|
2.发行前认证通过行业协会初审和第三方认证机构核查双重环节,把好项目的“绿色关”
如CBI发行前认证流程包括气候债券标准(CBS)委员会初审和认证机构核查(图1)。初审重点审查发行人条件及募集资金用途等;发行人须选择获得CBI认可的机构开展认证,认证机构重点关注项目和资产的筛选、发行人追踪以及报告募集资金使用的内部流程。CBI进行最终审核和贴标认证,发行人获得贴标认证后,可在推广和路演时使用。
3.发行后认证由行业协会重点核查募集资金用途和项目可持续性,把好项目的“投向关”
与发行前认证不同,发行后认证需另选认证机构,认证重点关注债券存续期内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项目和资产的持续性、未分配募集资金的使用和发行人内部管理系统的妥当性(图2),确保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真正投向绿色项目。
CBI发行前认证流程
CBI发行后认证流程
4.认证应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认证报告应分类明确报告结论,提升认证报告可比性、准确性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与国际金融机构联合推出的绿色债券原则(GBP)建议信息披露使用定性指标,并对持续性影响指标做出定量描述,如温室气体减排量、清洁能源惠及人数等[20-24]。同时,CBI要求认证机构根据客观的认证依据分类出具认证结论(表6)。
表 认证结论、依据及格式要求
结论类型
|
做出结论的依据
|
合理认证结论
|
不存在重大错误陈述
|
有保留的合理认证结论
|
认证标的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存在重大错误陈述或证据不充分,尽管问题具有重大性,但广泛性不足以对整个认证标的造成影响。
|
不利结论
|
从重大性和广泛性而言,认证标的的错误陈述足以对认证结论产生影响。
|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是尽快建立认证机构准入机制。
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多头监管的格局下,建立并完善第三方认证机构准入机制需要各监管部门加强协调合作,建议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联合国家环保部门,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专业的第三方认证准入监管机构。该机构主要包括制定绿色债券认证标准、构建第三方评估机构准入、监管机制和绿色债券认证三大职能,并对绿色债券的绿色性进行统一标识,对不符合绿色标准、未通过认证的发行人不再被允许使用绿色债券标签。
二是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债券认定规则”。
在完善国内已有的绿色债券认定准则下,充分吸收并借鉴国际绿色债券的实践标准,实现标准间的“互认互通”。建议人民银行加强与发改委、上交所等国内监管部门的交流合作,尽快统一绿色债券的界定和项目分类标准、募集资金管理及信息披露要求。
三是重点明确认证内容、认证方法及认证流程,要求认证涵盖发行前、发行后等环节,并重点涵盖募集资金用途、管理、报告与披露等内容,确保认证结果可量化,全面提升认证结果公信力。
四是制订明确的绿色信息披露机制,并确保能够由第三方机构持续监控其是否达到既定的绿色标准。
对出具独立第三方绿色认证报告,且承诺在绿色债券存续期内定期向市场披露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环境效益的发行人,主管部门可给予绿色审批通道,提高审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