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数据开放共享是指按照统一的管理策略对组织内部的数据进行有选择的对外开放,同时按照相关的管理策略引入外部数据供组织内部应用。数据开放共享是实现数据跨组织、跨行业流转的重要前提,也是数据价值最大化的基础。
2 过程描述
过程描述如下:
a) 梳理开放共享数据,组织需要对其开放共享的数据进行全面的梳理,建立清晰的开放共享数据目录;
b) 制定外部数据资源目录,对组织需要的外部数据进行统一梳理,建立数据目录,方便内部用户的查询和应用;
c) 建立统一的数据开放共享策略,包括安全、质量等内容;
d) 数据提供方管理,建立对外数据使用政策、数据提供方服务规范等;
e) 数据开放,组织可通过各种方式对外开放数据,并保证开放数据的质量;
f) 数据获取,按照数据需求进行数据提供方的选择。
3 过程目标
过程目标如下:
a) 数据开放共享可满足安全、监管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b) 数据开放共享可促进内外部数据的互通,促进数据价值的提升。
4 能力等级标准
能力等级标准如下:
a) 第1级:初始级
1) 按照数据需求进行了点对点的数据开放共享;
2) 对外共享的数据分散在各个应用系统中,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
b) 第2级:受管理级
1) 在部门层面制定了数据开放共享策略,用以指导本部门数据的开放和共享;
2) 建立了部门级的数据开放共享流程,审核数据开放共享需求的合理性,并确保对外数据质量;
3) 对部门内部的数据进行统一整理,实现集中的对外共享。
c) 第3级:稳健级
1) 在组织层面制定了开放共享数据目录,方便外部用户浏览、查询已开放和共享的数据;
2) 在组织层面制定了统一的数据开放共享策略,包括安全、质量、组织和流程,用以指导组织的数据开放和共享;
3) 有计划的根据需要修改开放共享数据目录,开放和共享相关数据;
4) 对开放共享数据实现了统一管理,规范了数据口径,实现了集中开放共享。
d) 第4级:量化管理级
1) 定期评审开放数据的安全、质量,消除相关风险;
2) 及时了解开放共享数据的利用情况,并根据开放共享过程中外部用户反馈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e) 第5级:优化级
1) 通过数据开放共享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同时促进组织竞争力的提升;
2) 在业界分享最佳实践,成为行业标杆。